手机版

广西农垦国有西江农场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

主要事迹

广西农垦国有西江农场党委先进事迹

  西江农场下辖13个农业分场,房地产、商业2个公司,1个社区,1个水电厂及8个改制工业单位。全场现有党员822名,并设置有1个党委、2个党总支、33个党支部。在自治区农垦工委、农垦局的正确领导下,西江农场党委充分借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甘蔗产业,实践高新农业,做强房地产,拓展物流业”的经营方针,开展“领导一线示范、支部挂钩共建、党员牵手帮扶”等主题活动,纵深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农场初步形成党建共抓、资源共享、文明共创、活动共办、难题共解的工作格局,管区党建与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农场党委荣获2010年度自治区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2010、2011年,农场连续两年荣获广西农垦经济效益突出贡献奖、广西农垦企业管理优秀单位;2011年,农场工会荣获全国农林水系统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房地产公司荣获全国农林水利系统模范职工小家称号;财务部荣获广西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农场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确定了分管领导和联络员,下属各基层党支部随即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机构,制定了活动方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对工作进行了细化和量化,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和务实性。农场党委将此工作列入到了年度精神文明考核的内容,成立了指导检查组,深入到各基层党支部,采取经常性督查、工作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切实做到承诺事项上把关、活动内容上指导、工作进度上督促、典型培育上支持,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扎实稳步开展。农场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创先争优工作250多人次,召开会议80多场次,梳理出可行性建议60多条。

  结合实际,力求实效

  农场党委把结对共建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新平台,化解矛盾,顺应民心。借大走访契机,各党(总)支部、党员对照“五个好”“五带头”标准,深挖基层所需、职工所盼,制定措施,促进企业和谐。党员、干部带着民情日记深入基层,走进职工家中,开展调研走访,将调研获得的信息数据汇总、梳理,成为“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与“承诺联评”活动有机结合的事实依据、重要参考,并三定承诺,让群众眼里明白心里有数。(1)紧扣全场“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战略部署定诺;(2)紧扣实现“作物增产、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目标定诺;(3)紧扣职工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定诺,把民生问题提到各级承诺的重要位置,实现承诺向民生、职工关注的现实利益方面倾斜,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承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三年来,农场党组织公开承诺200多项民生工程,党员承诺内容5340项,践诺率达90%,总投入1300多万元,让管区1.5万人共享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一)发挥党组织优势,在结对帮扶工作上创先争优

  农场党委下属33个党(总)支部、71名党员干部以“1+1”或“1+2”模式,分别与33个单位、91名职工结对子,开展覆盖全场的“结对共建、先锋同行”“一对一”帮扶活动,为低产岗困难户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法律等方面帮助。据统计,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党员干部共与结对帮扶对象见面1595次,解决帮扶对象生产、生活上的困难326件,贷给困难岗甘蔗生产所需的肥料款700多万元,帮扶对象逐渐走出了生活困境。在做好对内的帮扶工作的同时,还心牵兄弟农场积极做好对外的帮扶工作。

  (二)关注民生,在新农场建设上创先争优

  农场党委关注民生,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入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收到良好的效果。农场投资 237.6万元实施水泥道路硬化工程,投入197.2万元人实施畜饮水工程,修建水塔 6 座,投入 80.6 万元修建排水沟,投资 50.4 万元修建公共娱乐基础设施。目前,涉及道路建设、绿化、亮化,饮水安全等方面的41项民生工程已基本完成,职工家属的环居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此外,党委还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多种灵活的方式扶持弱势群体,实实在在为职工排忧解难:农场发放各种补贴共计约 400万元。其中,发放农业一线职工、退休职工6735人次,医疗门诊补贴 67.35 万元;发放甘蔗承包职工、家属及离退休职工 10249人次,春节慰问金约 53.05 万元;为职工争取城镇低保补助金额278.35万元;发动全场干部职工购买“爱心西瓜”17.23万斤;关爱女职工身体健康,联合医院组织对农场下属各单位的3000多名妇女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

  (三)加强项目建设,在克难攻坚上创先争优

  农场党委项目建设上,针对各种困难,乘势而上,克难攻坚,确保项目建设全力推进。

  一是推进危旧房改造工作。危旧房改造是2011年工作的重点、难点,是一项民生工程,农场党委高度重视,吃透政策,加强宣传,总体规划,全面实施。做到应改尽改,一个不漏。2011年全场危旧房改造1863户,9月份全部开工,至2012年4月已竣工742户。

  二是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工作。2011年农场在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通过财政支付2400万元,实施四、五分场土地整治项目,这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农场党委精心策划,巧用收获季节的空档时间,科学安排工作内容,督促施工单位加班加点,力争按时完成任务。按项目实施的要求,对原有承包岗位的面积、位置进行调整。目前,四分场的接岗率达100%,五分场接岗率达90%以上,土地整治工作基本顺利进行。

  三是推进蔬菜标准园建设工作。蔬菜标准园建设是农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前瞻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途径。但工作的阻力和困难相当突出。一方面是农场通过基地打造名优产业而赢得市场,另一方面是职工将减少一定的种植面积,为使工作能顺利进行,农场党委做了大量的宣传、解释、说服工作,并出台了相应的安扶政策,实现和谐用地,目前,此项工作在有序推进。

  四是推进农垦新城建设。2011年底,农场通过了公开招拍的程序,取得了迎宾大道一块土地的开发权,采取合作开发形式,共同建设农垦新城,这个项目的合作,为实现“拓展物流业”的工作思路有了良好的开端,为农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开发农垦新城建设前期面临着业主不肯搬迁、安置等问题,农场想方设法为业主提供场地铺面,主动向政府和农垦局汇报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农垦新城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目前农垦新城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开展当中。

  (四)稳定甘蔗产业,在服务生产上创先争优

  农场党委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自筹资金600多万元用于改善农场排灌设施、新建和维修水利,补贴给职工地膜、肥料、农药等530多万元。每年,农场开展“地膜杯”劳动竞赛活动,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通过劳动竞赛,全场地膜覆盖由2009年的4716亩提高到2011年的盖膜13939.53亩。坚持科技兴蔗,做好种子田和高产示范田示范带动工作,共建设“千亩万吨田”2.7 万亩、领导示范田和种子田 6750 亩。正是采取了以上措施,农场在耕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原料蔗总产从2004年度的16.3万吨提高到2010年度的24万吨;平均亩产从2004年的5.50吨提高到2010年8.7吨;提前三年超额完成了区农垦局下达的“十一五”规划原料蔗基地建设的产量任务。2009、201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广西农垦基地农场甘蔗生产评比第一名。

  (五)做强房地产,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创先争优

  农场在稳定发展甘蔗产业的同时,在市场群以及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市场群、房地产已经成为农场经济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农场和广西大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农垦新城以及西江汽车专业市场两个合作协议,将投资10多个亿,把原来182亩的西江汽车摩托车城改造建设成为集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农垦新城,并竭力打造成为贵港市的地标,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将为农场注入一剂经济强力针。

  (六)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创先争优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农场党委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是用好一个学习宣传窗口。抓好以内部刊物《今日西江》为主、手机报为辅的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特别是手机报的开办,能够及时将重要政策、生产信息、民族精神等内容提炼加工,通过手机信息发送到党员干部职工中去。三年以来建立手机信息档案527个,发送信息12345条。二是构建一个企业文化建设平台。编印了业文化手册,设计场徽,谱写了场歌,投入6万余元建立了一批职工书屋,健全各分场的文体活动场所,打造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加油站”。三是培训一支学习实干型队伍。2010年,农场加入名仕领袖学院成为其会员单位,在不同阶段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通过自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名师授课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核心竞争力。创先争优活动期间,农场邀请专家、教授对管理干部进行大规模培训,先后举办了西点执行力实效管理等培训班,培训干部700人次,举行知识讲座5个,受训干部3027人次,先后组织428人次,分别赴南宁、山东、广州等地进行考察学习,选送10名中层以上干部参加武汉大学总裁班及清华大学房地产高级研修班学习。同时建立健全了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学习考勤等各项制度,努力使党员干部职工的学习形成长效机制。严格执行督促检查制度,对党员干部的个人自学情况进行抽查,确保学习不流于形式,取得实际成效。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