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主要事迹

  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党委先进事迹

  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北郊,是江苏省唯一的民族乡。现辖6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为53平方公里,人口2.3万,其中回民7000多人。2011年全乡经济总量140亿元,财政收入1.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万元,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位居高邮和扬州市前列。乡党委下设6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98名。

  菱塘回族乡曾经是贫穷落后的水泽地,如今却是高邮湖畔科学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乡党委以创先争优为契机,以民族团结为动力,以加强基层组织为保障,全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再上新水平,先后被扬州市委、江苏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李源潮、司马义·艾买提、唐家璇、罗志军等国家和省领导同志多次莅临视察指导,省委书记罗志军把该乡作为联系点。

  谋发展之要  经济转型增实力

  作为少数民族乡,处于全省民族工作对外交往的窗口地位,该如何发展乡镇经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乡党委通过开展“比优势、对标杆、找差距、定目标”活动,找出了一条符合本乡发展实际的路子,即坚持好字优先、好在快前,从粗放式的经济模式中走出来,走好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三化”融合之路,打造特色电缆之乡、民族旅游之乡、滨湖生态之乡、幸福宜居之乡,力争“十二五”期末实现经济总量380亿元,财政收入5亿元,回汉群众人均纯收入超3万元。

  在党的民族优惠政策扶持和省市各级关心下,全乡初步形成电线电缆、光伏、服装玩具、精细化工、节能灯具和清真食品加工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其中电线电缆已成为支柱产业,乡里有电线电缆企业近百家,是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和全国特种电缆生产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电缆之乡”。乡党委着力打造人才高地,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等资助对象纷纷到此落户,扬州唯一一家获“江苏省首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资金资助对象也在菱塘。

  为打造民族特色,菱塘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确立“精致秀美、彰显特色、功能配套、宜居乐业”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一轴、两环、三片、四横、五纵”的双回型架构,先后投入上亿元,重点实施民族广场、民族乐园、民族大道、民族风情园等一批民生性、基础性、特色性工程,为发展民族旅游业打好坚实基础。

  奏和谐之音  团结进步展魅力

  作为全省唯一的民族乡,回汉同胞和谐团结是首要任务。乡党委坚持依法管理回民宗教活动场所,定期不定期地召开或参加清真寺管理人员及宗教职业人员会议,扶持清真寺寺管会自办的实体,提升“自养”能力,菱塘清真寺被命名为“江苏省模范清真寺”。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每年由乡党委统战科牵头,帮助组织和举办穆斯林开斋节、圣纪节和古尔邦节等活动,并以此为载体,丰富内容,开展爱国、爱教、爱家乡“三爱”教育,把少数民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和国家的周围,为家乡的发展共同努力。

  乡党委以活动搭台、创建唱戏,大力实施和谐社区、和谐村庄、和谐部门、和谐企业、和谐家庭系列创建。连续20多年坚持举办农民艺术节和农民运动会,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经济、塑造和谐文明乡风紧密结合起来。多年来,全乡没有发生一起因乡内矛盾纠纷而引发的群众信访和上访事件,两次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连续9年被扬州市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乡镇。

  乡党委注重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在全市建立第一家捐助中心,率先成立慈善分会,每年都开展扶贫大行动、现场献爱心活动,组织三级干部和所有工业企业挂到户、扶到人,乡里的贫困户从5年前600多户降至目前83户。全面推进交通、水利、自来水普及、农村改厕、有线数字电视整转等惠民实事,不断健全民族教育体系,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民族初级中学、回民中心小学分别创成国标省级重点职中、省示范初中和省实验小学,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帮扶金、敬老金、保险金、创业扶持金和高效农业奖励金等“十金”,每年发放惠民“十金”60万多元,让回汉人民共享科学发展成果,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固党建之基  争先进位聚合力

  乡党委突出把党建放在各项工作首位,以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推动全乡科学发展。每年都突出一个主题开展教育活动,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创先争优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2012年围绕“比胆识、比韧性、比奉献、比口碑”主题,引导全乡党员干部“向上肯攀登、向下多扎根”。推动“思干、知痛、生畏、自觉、问责”,制定干部队伍五项管理制度百分考核细则。实施了1名乡级领导干部、1名乡机关中层干部和1名部门干部共同挂钩联系一个村的“3+1”工程,细化“八个一和八包”的具体举措。乡财政每年拿出20多万元进行定额补贴,保证村干部工资连年有增长。乡党委还出台专门文件,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村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待遇留人、用感情待人,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党员+社员”的党建发展模式,实现党建与富民相融共进。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