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主要事迹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党委先进事迹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党委隶属于中共上海市卫生局委员会,下设基层党支部8个,共有党员195名。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建于1951年,始称上海市人民政府卫生局巡回医疗队,后相继更名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卫生局救护总站、上海市医疗救护大队、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站、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现有职工969名。

  2010—2012年,中心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着力点,以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落脚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班子、带队伍,定制度、强管理,理思路、谋发展,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提高号召力。

  抓班子塑形象,把握方向性

  1.抓龙头,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二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在重大工作部署、干部任免和涉及群众利益等重大问题上,坚持集体讨论和民主决策。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建立定点联系基层制度,切实为基层解决问题,强化为一线党员、群众服务的职能。

  2.夯基础,加强基层支部建设。一是选好配强支委会班子。根据支委班子的年龄、文化结构和职业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二是加强党务干部的专题培训学习。加强党的理论素养、思想教育、群众观念和工作方法培训。三是扎实做好党组织日常性工作。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和“三会一课”制度,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抓队伍强素质,体现先进性

  1.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给所有一线党员压担子,要求他们成为所在车组的“领头羊”,带头做到严格执行各项工作规范。在2010年的“11·15火灾”救援、2011年的“9·27地铁事故”救援中,党员放弃休息,主动请缨加入救援行列,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抓教育重言行。全体党员根据优秀党员“五带头”的基本要求,提出符合自己工作实际的承诺内容,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每年学雷锋、红五月、七一、重阳、春节等各时间节点,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为居民普及急救知识及医疗保健服务。

  3.创建“党员示范岗”。中心党委制定“创建党员示范岗”活动方案,设立不同岗位的示范岗,营造学先进、比先进的氛围,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提高此项活动,使党员树起了岗位奉献、自我努力的标杆,有力促进了党员队伍的进步成长。

  抓内涵讲科学,注重创新性

  1.全面梳理制度,切实加强制度建设。2011年,根据党务公开工作要求,结合《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和《党务公开目录》,中心党委对党务类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部分已不适应院前急救发展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制订了符合新形势下院前急救发展所需的工作制度,形成《党务类制度汇编》,为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提高组织工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中心党委坚持年初制订《中心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实施细则,结合单位实际,引入学分制,作为干部年度述学考核内容之一。近两年来,中心党委还积极开展党建理论研究,其中“新形势下院前急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研究”课题荣获了上海市卫生系统党建研究课题成果三等奖。

  抓民生办实事,提高实效性

  1.提升市民保障服务能力。2012年1月,接连不断的寒潮使市民的发病率陡升,急救出车数屡次被刷新。2012年除夕前一周呼救受理量为7293次,比2011年同期增长了11.55%;单日出车数达到了1161车次。面对“井喷式”的急救高峰,中心党委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市民需求。为了缓解一线出车压力、缩短病人等候时间,连续六天每天开设13辆行政加班车负责呼救病人的转运工作,全体领导、科室党员和分中心管理人全员上岗,并开设党员加班车补充一线。

  2.圆满完成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保障任务。
  (1)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推进世博保障工作。通过召开誓师大会、与全体党员签订《岗位奉献承诺书》,强化职工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收集、整理与上报各类先进事迹与材料,宣传与弘扬120为世博保障贡献的精神。世博期间,共获得局级以上个人奖励98人次,局级以上集体奖励20项。通过完善保障机制、加强沟通交流、落实监督检查等措施,进一步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组织优势。至世博会闭幕,世博园区共出动救护车8672车次,救治病人8344人次,转送定点医院3033人次。
  (2)11·15胶州路特重大火灾发生后,通过紧急调集救护车积极参与抢救和转运伤员。当班车始终坚守现场,一直忙碌到23:00接到撤离命令后才返回分站,第二天仍准时上班。有的同志听到火情报道后,主动从家里赶到单位待命,并按指令赶往现场,参与整整20个小时的抢救运送工作。截止搜救结束,单位共出动救护车32辆、急救人员102名,共计出车251车次。
  (3)2011年9月27日下午地铁十号线发生列车追尾事故,中心迅速调集62辆救护车、225名急救人员以及专业救援车辆和装备赶赴现场救援,共转运伤病员68车次,总计160余人次,确保了现场伤员的快速疏散和及时救治,得到市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3.改革创新,探索分类服务模式。2010年,中心党政领导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救护需求,探索开展以保障急救病人需求为核心的多层次服务模式,同时为非急救、远程转运病人提供合理有效的服务。通过对急救与非急救病人分类服务模式的探索,按不同呼救对象配备不同的急救人员,从而基本满足急救病人的急救医疗服务需求。

  4.延伸急救触角,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中心与市公安局警航队建立联动出警机制,启用虹桥枢纽警航急救分站,不断完善多途径应急救援模式。将应用现有资源,拟建立省际应急救援基地,探索现代化、专业化的网络应急救援模式,提升120省际应急救援的处置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省际间应急救援的协作。

  5.普及院前急救知识技能。主动为社会、企业提供初级救生知识培训,提高市民自救互救能力,普及宣传急救知识。仅2011年,中心共举办初级急救骨干培训班4期,培训公众“第一救助者”118人;对企事业单位、公司以及社会公众共举办了13期培训班,1079名市民参加。对闵行区四家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和幼儿家长进行急救知识讲座,参加人数近800人次。

  抓基础重贴近,突出服务性

  1.实行贴近党员、贴近群众、贴近一线的“三贴近”的支部工作模式。各党支部把党建工作与分中心基础管理结合起来,创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如建立“飞信群”、“四心一准一快”工作原则等,把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落实到支部,把党组织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中心发展的动力,增强了职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2.以评议树导向,以评议抓落实,以评议促长效。在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评议过程中,据统计,群众对党委书记深入基层调研的满意度为96.77%;对党委创先争优活动总体评价满意度为100%;对7个在职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总体评价满意度为100%;群众对党员的满意度为96.45%,党员对党支部的满意度由2010年的80.13%上升至90.1%。

  因工作表现出色,急救中心于2010年被上海市委、市政府授予上海世博工作优秀集体称号;中心党委获2010年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世博先锋行动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1年被上海市委、市政府授予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