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沙坪坝区曾家镇虎峰山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主要事迹

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虎峰山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虎峰山村辖11个村民小组、677户、1922人,党支部设6个党小组,共62名党员。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创先争优添活力、发展惠民聚民心”,支部一班人团结带领党员和村民把传统的落后乡村建设成为现代生态观光农业新农村,村民人均收入5年翻了3番,使党支部成为村民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党旗,先后被重庆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重庆市基层党建示范点,村也被评为重庆市文明村、重庆市减灾示范村。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以及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领导、专家、媒体数十批次到村调研。吴邦国、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到村调研基层党建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

  党小组建在产业上 党员分类管到人

  村党支部立足实际,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依托优势产业,创设了6个产业类的“功能型党小组”,其中3个种植专业党小组、1个建筑业党小组、1个生态旅游党小组、1个劳务输出党小组,把党组织活动、党员作用发挥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起来,使党组织成为发展致富的有力助推器。每年党支部和党小组组织党员开展的“发展‘诸葛会’”、“致富技能切磋会”、“经营商讨院坝会”等活动都在三四十场次,真正做到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村民鞠明才以前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每次村里组织这样的活动,他都踊跃参加。产业大户、致富先锋的“致富经”听多了,慢慢有了想法,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搞起了建筑材料的批发,逐渐将规模扩大,现在年收入近百万元,还带动了50余个村民的就业。

  坚持以“争当带富先锋,做惠民模范”为主题,对7名有职党员依岗定责;对55名无职党员按照他们的特长,设立了技能传授、治安巡逻、纠纷调解等7个岗位,进行设岗定责,并依责承诺205条。通过每月党员接受支部书记点评和群众测评,并根据点评和测评情况,评出优秀党员并逐月公示。村党支部还着力培养和发展知识型、创业型、服务型党员,实施党员轮训计划,组织参加农村法规、农业技能等各种培训近500人次,邀请区农水局、民政局、人社局等单位专技人员培训授课,提升党员整体素质和致富带富技能。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一位为民服务近20年的老党员、老干部李祥银,在从村支书岗位上退下来后,认领了“森林防火岗”,不管是夏日炎炎,还是寒风剌骨,他都坚守在虎峰山林场第一线,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坚守,保证了虎峰山森林的安全。就是通过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树立典型、激励后进,激发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组织引领谋发展 党员双带奔小康

  近些年,党支部针对产业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80%的青壮年劳动力被迫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的状况,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远学华西,近学海龙,多种渠道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寻找一条休闲旅游观光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路子。充分发挥产业型党小组在引领产业发展上的优势,成功引进2家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5500多亩,采取“基地+农民”、“公司+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初步形成了现代生态型农业发展格局。目前,已建成2000亩桃花基地、1000亩西南地区最大的红叶石楠基地、1500亩精品水果基地以及1000亩其他观赏苗木基地。2011、2012年,虎峰山村连续两届成功举办“重庆虎峰山桃花节”,每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500余万元,每年户均增收1000余元。

  党支部牢牢抓住区委由区级机关党组织牵头负责,与村、社区党组织一道“三方互动”共建活动的契机,依托城乡结对党组织,推进城乡共荣。从2007年开始,牵手区民政局、联动渝碚路街道两个城市社区,开展互动活动21次,落实帮扶慰问资金3万余元,帮助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36件,引进产业项目19个,帮村里引进蟠桃等新品种桃树近万株,并亲自指导水果种植的一些技术,有力助推了虎峰山村种植产业发展。渝碚路街道及其社区组织30多个村民在外搞建筑业承包,一起勤劳致富,人均年收入达到近6万,比单纯务农提高了10倍左右。在“三方互动”活动中,实现了以城带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党支部还充分调动党员带头致富带动致富的“双带”作用,培养出一批“致富能力强,帮带作用大”的党员先进典型。种植党小组长谢全伦带头承包村里荒山,种植800余亩黄花梨,年收入120万,他主动把种植技术传授给周边20余户村民,帮助每户年增收20余万元。在外搞建筑业承包的建筑党小组组长喻廷文组织30多个村民跟他一起勤劳致富,人均年收入近6万,比单纯务农提高了10倍左右。全村现在共有致富带富党员12名,帮助村民增收600余万元。

  服务群众无小事 创新方式解民难

  村党支部牢固树立“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基层的国家大事”的工作理念,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轮流坐班接待群众,村“两委”成员每年2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群众反映意见定期办理答复的“三项制度”。在村服务中心设立接待室,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全天候接访群众;把全村677户人家划分成11个片区,实行包片走访,确保每年每户至少走两遍;对收集上来的群众意见建议分类定期反馈,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答复。

  村“两委”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三道朝门村民小组、黄泥堡村民小组存在土地荒芜现象,村民对此意见颇大。村“两委”在实地调研后,将情况向上级反映。经过镇村共同努力,2011年8月,成功引进重庆希贤农业发展公司,对这两个村民小组的土地进行整体流转。土地荒芜的问题解决了,村民可以收到土地租金,还可以到公司打工,每个月人均有1500元收入。

  通过落实“三项制度”,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到了一家一户、每个人头。2008年以来,累计接待群众7150人次,走访3856人次,收集反映的问题413件次,解决398件次,办结率96.3%,群众满意度96.7%。形成接访记录、民情日志48本,建立健全了全村村民电子民情档案库。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队伍和村民的综合素质,2006年,由区投入100万元与引进的企业联合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老百姓可以随时到服务中心来办事、上网、看病、看书、开展体育娱乐活动。面对着公共服务中心前面高高飘扬的国旗,村民由衷地说,在我们心里,党支部就像这面旗帜,引领着我们致富奔小康、真诚为我们服务办实事。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