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主要事迹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先进事迹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按照中央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举措,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习近平、贺国强、刘延东等中央领导视察学校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主要做法

  把整体设计作为重要前提。一是谋定而动。注重整体设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创先争优,抓改革、促发展。二是注重结合。提出了“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各单位本职工作和事业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确立了“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事业发展、服务师生”的工作理念。三是创新载体。学校以学期为阶段,设计不同的活动主题、载体和抓手,分阶段落实,确保活动落地生根。

  把讲评公示作为主要手段。规范落实“设岗定责、任务到人;依责承诺、明确要求;日常记实、据实讲述;逐个点评、具体逗硬;结果公示、树立典型”等规定动作,做实“一讲二评三公示”,形成常态机制。一是记实履职。印发《日常工作记录本》4000本、《支部讲评记录本》200本,每天如实记录履职情况,党组织定期对其抽查。二评议差距。党员干部(职工)和党支部定期开展讲述汇报,采取领导点评、党员自评、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评出党支部、党员、群众的先进、优秀和其他等次。三是示范带动。设置创先争优公示栏、展示台,采取评星、插红旗等方式,公示评比结果,强化结果运用。共评出党员之星752人,优秀支部51个,教职工之星56人次,创先争优示范团队3个,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把夯实党建基础作为基本要求。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推进党的基础建设。一是武装头脑。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将校院两级中心组打造成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班”,建立重大课题专题学习研究常态机制。开展“走向经典”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试点。二是健全组织。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推进党组织进教学科研团队、进学生园区、进实习基地实践探索,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三是强化队伍。建立干部“专、转、提、学、出”机制,开创干部军训模式与培训机制,邀请老领导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加强“传帮带”,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四是永葆廉政。以“12345廉洁修身工程”为统揽,建立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立干部任前、任中、离职谈话制度。

  把促进党风校风作为核心任务。通过正党风,强化引领“三风”,引导教师讲使命、讲责任、讲贡献,增强作为感、归属感、自豪感。一是纯洁党风。定期组织“入党宣誓暨创先争优公开承诺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老党员为新党员佩戴党徽等途径,促使党员践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二是优化校风。坚持弘扬办学传统,培育大学精神,建构校院两级核心价值文化。深入开展“五说”系列活动,不断优化校风。三是锤炼教风。建立党员干部管理示范岗、教师教学示范岗和党员职工服务示范岗,推进全员育人。遴选一批党员教师担任德育导师,建立实践导师制。定期开展“师德标兵”、“最受学生欢迎老师”评选活动。四是浓厚学风。坚持开展学风建设我先行、“创先争优·诚信应考”等活动,每学年重点遴选、培育一批“学生党员承诺”优秀群体和示范团队。坚持举办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发挥先进典型的标杆作用。

  把建立长效机制作为可靠保障。一是履职监督。校级领导班子制定《三年工作计划》,二级部门领导班子制定《三年任期履职计划》,切实加强过程监督,不断提高执行力。二是抓实书记。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学校党委书记重点抓好谋划部署、指导督导;分党委书记重点抓好组织活动、评议测评;支部书记重点抓好动员师生、兑现承诺。三是量化考核。定期开展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党员“五带头”量化考核。对全校154个支部,3000余名党员开展创争群众满意度测评,将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四是定点督导。实行两委委员定点联系基层制度。校级干部每学期到基层调研指导不少于2次,听课不少于5节;处级干部调研不少于3次,听课不少于15节,督导教师改进教学质量。五是共创共建。探索党建带团建有效形式,创新“青马工程”模式,培养青马学员4000余人。坚持党政工团群创先争优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表彰,实现全覆盖。

  主要成效

  加强了党的建设。一是引领作用增强。党委及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校党委被评为2011年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30人次受到市级以上党务工作表彰;各类先进党员占90%以上。二是干部保障给力。打造了一支“作风正、素质好、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80%以上处级干部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建立了干部竞聘上岗及任期绩效考评机制。二级单位《三年任期履职计划》到中期即完成70%的任务。三是共创格局形成。健全完善了党建体制机制,建立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师生的机制,形成了党、政、工、团、群及学生组织共创共建的良好局面。

  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一是治理结构改进。深化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管理服务效能,增强了二级学院办学活力。二是师资队伍优化。形成了一支素质更高、结构更为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级职称人才达7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达300人。三是人才质量提升。“科学发展观‘三融入’”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成果显著。培育了以“全国优秀教师”曹瑾等为代表的高素质学生12000余名。实践育人体系及经验在《光明日报》发表。四是科研实力增强。博士立项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增长30%以上,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80多项、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50多项,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促进了校园和谐。一是民生改善。增加民生投入6000余万元,资助贫困生2万余人次,资助金额5000余万元,近两年学生就业率达92%。二是环境优化。打造特色浓郁、设施一流的人文生态校园,获评重庆市首批“森林校园”等多项殊荣。三是文化发展。培养了一批专家人才,创作作品120余项。打造了“三春湖”讲坛等一批文化品牌。获得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转化了一批成果。一是理论成果丰硕。校党委书记邓卓明主持的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研究》成果被中宣部、教育部文件充分采纳,向全国推广运用。形成创先争优理论研究成果60余项,获市级表彰15项,列全市高校前茅。二是制度成果转化。制定或修订了《党员干部履职考评制度》等36项制度,正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