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主要事迹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党委先进事迹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党委下设15个党支部,有党员116名。全村总人口3123人。大荒地村党委坚持发展与创新并举,通过“村企合一”的党组织组建模式,使村与企业之间结成了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资金、技术、信息、管理、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了“经济发展同谋、公益事业同办、和谐村庄共建”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条“强党建、兴产业、聚民心、促发展,村企共建新农村”的发展路子。

  优化组织设置,推进“村企合一”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为破解大荒地村集体经济薄弱、活动场所陈旧,以及东福米业公司在土地流转、劳动力用工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在区、镇两级党委的共同努力下,将大荒地村党总支与东福集团公司党支部合并,成立了大荒地村党委。村党委下设15个党支部(企业联合支部、神农庄园支部、东福米业支部、绿稻协会支部、黑米协会支部、机关支部、9个村党组织),共有党员116人,市人大常委、东福公司董事长刘延东当选为村党委书记,原大荒地村党总支书记管作新当选为村党委副书记。

  实施“四轮驱动”,助推“村强民富”

  围绕党组织创先争优的目标,村党委成立伊始,就把强村富民作为首要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并研究确定了“特色农业强基础,工业经济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同时根据实际将全村规划为五个功能区,即设施完备的现代农民居住区,绿色无公害有机米生产区,绿色安全牧业养殖区,节能环保农产品加工区,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区。为切实把发展规划和目标落到实处,村党委主要采取了四项举措:一是大规模组织培训,全面提高党员群众素质。充分利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东福公司水稻研究所、农家书屋、党员活动中心等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开展创富培训。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教育培训40多次,播放培训光盘100多课时,培训党员群众1500余人次,为党员群众找到致富路子60多条。二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2012年东福公司与7840户农户签订了绿色水稻生产订单,订单面积达7700多公顷,带动周边12个村发展绿色水稻,年可增加农民收入2250多万元。三是推动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增加工资性收入。根据驻村企业的用工需求,村党委积极引导企业优先招收本村劳动力,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目前,全村各类驻村企业共安置本村劳动力960多人直接就业,占全村剩余劳动力的80%,仅此一项就增加农民收入1500万元。同时,驻村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村里餐饮、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村共有各类商业服务网点20多家,运输车辆140多台。四是规范产业协会经营管理,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村党委为提升黑米协会和绿稻协会经营水平,指导建立了各项内部经营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销售,风险共担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增加了村民收益。去年,在黑米协会党支部的运作下,协会会员将2010年种植的2600吨黑稻子进行统一错时销售,平均每斤多卖2块多钱,仅此一项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

  村企“协力共建”,实现“互惠双赢”

  “村企合一”后,村和企业协力共谋全村发展大计,积极发挥各自优势,真正做到了优势互补,同时也实现了村企“互惠双赢”。为彻底整治村屯环境,2011年,东福集团公司出资400多万元,植树8000多棵,栽花5000多株,清理改造边沟10000延长米,新建垃圾中转站9个,安装艺术围栏8000延长米,太阳能路灯210盏,新建停车场1500平方米,维修改造红旗桥12米,集中清理防涝沟15000延长米。东福集团还出让2公顷土地用于化解五、六社农民的土地纠纷问题,使困扰村镇多年的信访老大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维护了全村的和谐稳定。村党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开展活动,教育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尤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将活动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促进党员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村企合一”也为企业解决了发展所需的大量土地和劳动力。2012年大荒地村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将建设吉林市大荒地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区,东福公司将实行集约化生产,农民以土地入股,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互惠双赢再上新台阶。2012年6月,大荒地村603户村民将搬进农民新居,美观舒适的联排别墅尽呈现代都市风情,届时大荒地村将有60%的村民乔迁新居。

  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为大荒地村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也推动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村共培育产业大户35户,有96名党员家庭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全村党员的80%;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48户,占全村党员的40%。全村共有私家车80余辆,修建休闲广场1800平方米,停车场1500平方米,人均住房达到30平方米。全村已有规模以上民营企业8家,个体私营企业36家,农民年人均收入近万元。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