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海龙村·海龙中小企业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

主要事迹

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海龙村·海龙中小企业党委先进事迹

  海龙村幅员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人。海龙村·海龙中小企业党委成立于2007年,辖3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党员239人。

  2001年以来,海龙村党委一班人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经过9年的努力,2010年全村上交国家利税由0到4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1578元增加到1.2万元,全村实现工农业产值23亿元,村级集体经济由负债73万元到年收入830万元。

  选好能人领头雁,找准富民强村路

  2001年12月,合并后的海龙村连续3次均没能选出党支部书记。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大力推进“能人治村”,把外出打工多年的鄢静推上海龙村的“舞台”。鄢静上任后,从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入手,提出“不作为老百姓怨,不清廉老百姓恨”,建立健全了《目标考核》、《村“两委”成员联系群众》、《民情分析》等制度。为统一群众对发展的认识,他先后组织召开上百次村民大会,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引导工作;为修通村级公路,他不仅带头拿出多年的积蓄,甚至放下尊严给堵工的村民下跪;为理清发展思路,他自掏腰包,奔赴小岗村、大寨村等50余个有名的村庄考察学习,撰写了《小岗之行话发展》、《能臣与功臣》等多篇指导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心得体会。通过深入学习、调研和思考,村“两委”班子确立了“集中流转土地、招商引企”的工业化发展思路,抓住重庆市主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机遇,引进了一批适合在本村发展的企业。同时,鼓励和支持村民自主创业,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建筑安装、商贸服务和花卉苗木种植的产业布局,截至2010年底,全村共有企业153家。

  一统三分设组织,五线选才建团队

  2007年,海龙村着眼形成区域大党建格局,探索出了“一统三分”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一统”,即采取“村+社区+企业”的方式,建立了海龙村·海龙中小企业党委;“三分”,即坚持分功能、分年龄、分行业的原则,在党委下设了改革发展、综合服务、青年创业、夕阳红4个党支部和海龙机械、海龙木业2个行业党总支,为整合党建资源,更好地服务和推动全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培养一支懂经营、会管理、有文化的干部队伍,海龙村探索出了“五条线”选干部的选人用人机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者和大学毕业生加盟到村级班子中来,公开招聘了11名大学生到村工作。2010年村“两委”换届后,10名“两委”班子成员中,平均年龄40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0%。

  双向开放促融合,创先争优展形象

  随着入驻企业的增多,海龙村有外来务工人员1.2万人,流动党员63名,如何让他们融入海龙村这个大集体,感受“共产党员是一家、不分城乡你我他”,是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关键所在。海龙村充分发挥党委的统揽协调作用,整合村、企资源,建成了面积达930平方米, 具备会议办公、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文化活动五大功能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搭建党员教育管理平台。建立党组织生活“双开放”管理办法,党组织生活向区域内所有党员开放,党员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参加。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海龙村全面建立落实重庆市委部署的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积极实行“六事”民情工作法,做到:干群之间畅通渠道“说事”、每个干部落实责任“理事”、“两委”民主决策“议事”、整合各方才智“办事”,处理结果公开反馈“评事”、上级巡查回访“督事”,把联系群众的工作落实到户、到人。认真开展“一讲二评三公示”,严格“五个环节”,用好考评结果,促使党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展示形象。

  民主管理聚人心,共建共享铸和谐

  为推进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海龙村在村党委和党支部之间,党组织同村委会、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之间,都设立了明确的职能定位和权限规范。全村的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动用集体资金等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事项,都坚持按照“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执行。为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海龙村制定了《村民主理财管理办法》,规定财务报销必须提供原始凭证,经过经手人、验收人、财务主管、村主任、村党组织书记、出纳、理财小组等7道关口,并采取逐笔如实记录、逐月上墙公开的方法向群众公示。比如,招待新任区委书记来村指导工作买水果支出120元,也公开登在公示栏上。海龙村党组织通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互动、党内民主建设与人民民主发展互动,使党组织和村干部的信任度显著上升,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显著增强。

  党委被评为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单位、“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先进单位、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