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合肥市瑶海区委和平路街道工委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

主要事迹

合肥市瑶海区委和平路街道工委先进事迹 

  和平路街道位于合肥市瑶海区东部,辖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万人,是合肥市老工业企业聚集区之一,失业待岗群体多、困难弱势群体多、老龄空巢群体多。面对“三多”特征,街道党工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打造“零距离服务”品牌作为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最大实践特色,全面推行“零距离工作法”,凝聚了党心、赢得了民心。

组织覆盖零距离,让党和人民心连心

  街道党工委对社区组织设置模式和服务体系进行创新突破,实现党的群众工作零距离。优化配置社区党建资源,坚持楼栋建支部、单元建小组,并根据党员的兴趣爱好、行业分布、所处区域等特点,灵活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党支部、文体活动队伍党支部等形式多样的党组织,有效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多管齐下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邀请4位热心社区建设的退休职工老党员担任党组织负责人。街道自筹300多万元加强社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所辖4个社区均建成近千平米党员服务站,党员谈心室、电教室、图书室、健身室等一应俱全。牢固树立“大党建”思想,在街道、社区分别成立党建工作联席会和分会,构建“大工委制”区域化大党建格局,辖区19个非公企业、民间团体、社会组织等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全部纳入“大工委”。

  创先争优活动以来,街道党工委紧扣“五好、五带头”,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工程、党员集体承诺、党员“心语录”征集等主题活动。178名党员认领社区“先锋岗”,征集“党员心语”200多条,特别是对照党员承诺、践诺情况,每月开展一次“党员之星”评比活动,邀请群众现场打分,激发了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信心和决心。涌现出无私奉献社区公益事业的退休老校长糜正怡、社区居民的好管家蒋萍等优秀党员典型。社区党员自发编演《四大嫂夸和平》、《老少同乐》、《人间第一情》等社区文艺节目,用身边的典型引导党员群众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发展党内民主,全面推行“社区党员议事会”制度,社区重要事务坚持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去年以来召开党员议事会28次,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43件,形成了“党员队伍联管、组织生活联开、党建活动联谊、思想工作联做、党员教育联抓、社区治安联防、社区环境联建、弱势群体联帮、社区文化联办、阵地设施联用”的“十个联”新局面。

优质服务零距离,用真情暖人心

  街道党工委着力打造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的党建综合服务体系,让党组织的关怀零距离覆盖到每位居民群众。让“每一个家庭”安居。2008年底,改造面积达23.4万平米,安徽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安徽纺织一、三、四村拆迁安置全面完成,一举改善了2300多户上万人的生活环境,使近5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光彩。抢抓棚户区改造契机,街道又先后筹资140多万元,对老旧生活小区进行绿化和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和乐安康”四大主题休闲公园及健身长廊、科普长廊、法治广场等一批特色文化设施相继建成,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和文化品位大幅提升。让“每一个家庭”乐业。街道专门成立合肥创业劳务公司,帮助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先后建成“再就业一条街”、“服装一条街”、“和平路商业街”、“茂林路农贸市场”,给予下岗失业人员房租减免等各类自主创业政策扶持,全力消除零就业家庭。2006年至今,共安置就业人员近5000人,街道劳务公司累计吸纳就业困难群体1481人,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全部纳入“就业保险箱”。让“每一个家庭”无忧。先后投入1100多万元,提升社区服务软硬件设施。服务面积近3000平米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4个社区服务站相继投入使用,先后推出“预约服务”、“代理服务”、“一站式服务”等多项便民服务举措。针对困难群体较多的实际,建立健全定期摸排、经费保障、结对帮扶三项保障机制,实时更新“帮扶档案”,先后发放困难帮扶金146万元,组织街居干部和社区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扶贫”、“帮弱”、“助残”等帮扶对子243个。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以党员为主体,建立“家政维修”、“植绿护绿”、“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便民利民服务430余次,数万居民群众受益。

情感交融零距离,以和谐聚民心

  围绕创先争优和社会管理创新,以打造“邻里守望”社区党建服务品牌为统揽,相继开展“爱心110”、“双重关爱”、“爱心图书传递”等个性化、情感化品牌服务活动,使社区成为宣传先进文化的“大舞台”,居民和谐相处的“共同体”。一是完善“邻里守望、美德风尚”责任型服务。对社区“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登记建档,定期走访;组建敬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建立社区“敬老助残服务站”,配备爱心专管员,开通“爱心110”服务热线,推行24小时应急救助服务,构建“爱心敲门”、“爱心储蓄卡”工作机制,为454名“空巢”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涌现出合肥市精神文明十佳人物——敬老助残模范郭玉梅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创建“社区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联合会”,与企业党组织一起搭建“双重关爱”平台,编织“亲情网”,938名企业退休老同志、192名老党员找到了“家”的感觉,也正是这份感动,令许多老党员自发组建了“老年护送队”、“家庭小课堂”,义务接送社区里的学生上学放学,回报社区,在社区居民中传为佳话。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医疗服务中心,残疾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专业康复服务。创立“雏鹰俱乐部”、“四点半教室”等青少年活动阵地,聘请“五老”人员担任义务辅导员,借力安徽大学、合肥幼儿师范学院等高校优势资源,在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基地,为社区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素质拓展和心理咨询,受到广泛欢迎,荣膺“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社区”称号。二是优化“邻里守望、平安稳定”的互助型服务。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把辖区划分为39个网格,整合升级街居两级信息化管理平台,绘制区域电子地图,建立“电子户况卡”。积极培育居民群防群治意识,建立“党员义务治安巡逻队”,在每个楼栋设立“邻里守望信息发布角”,开展“科普图书楼道传递活动”、以“开家门、握邻手、互帮助、解邻忧”为主要内容的“邻里守望活动”等等,居民随时可以拨打“守望电话”,营造出“你为我守望一天,我为你守望一年”,“小事找邻居,大事找社区”的邻里平安守望氛围。三是深化“邻里守望、科学健康”的拓展型服务。街道党工委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体育事业,先后组建“喜洋洋民乐队”、“夕阳红合唱队”等17个群众文艺团体,每年专场演出10余次。定期举办“迎中秋、庆国庆”、“邻里节”等活动,3.5万多人参与其中。通过家庭趣味运动会、社区“百家宴”等活动,在邻里之间形成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热心公益、奉献社区的新型邻里关系。发挥集体智慧,社区党员自发创作了健康保健、优生优育“三字经”,在居民中广为流传。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先后投入30多万元,建立党建工作网站,开通“党群连心QQ群”,推行网上服务,并与社区户况管理系统联网,基本实现了党员在线教育管理、居民群众在线服务目标。

  自2005年以来,街居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科教进社区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3次、省级荣誉11次、市级荣誉49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对街道和谐社区建设进行长达3分钟的深度报道。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