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

主要事迹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党委先进事迹

  曲山镇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乡镇,镇党委下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29个,党员578人。

  在“5·12”特大地震中,全镇12676人遇难或失踪,其中镇干部18名、村社干部24名、党员124名,基础设施全部被毁。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镇党委一班人临危不惧、团结刚强,迅速组织幸存干部成立抗震救灾分队,投入抢险救灾第一线,抢救安抚受灾群众,维持救援秩序,成功营救出100余名伤员,并将所有受灾群众安全转移。在唐家山堰塞湖处置期间,镇党委接到疏散命令后,立即制定措施,科学制定撤离路线,及时转移群众1952人,在堰塞湖泄洪时,无一人伤亡。2008年“9.24”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灾情发生后,全镇党员干部从老县城涉过滔滔洪水,趟过齐腿深的泥石流,冒着沉沉夜色和瓢泼大雨第一时间把4500多名受灾群众转至安全地带。2010年夏天,曲山镇又连续发生了多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每次次生灾害袭来,党委一班人都能带领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奇迹般保证了全镇无一人伤亡。

  在整个地震灾区,曲山镇遇难人数最多,学生、民兵等特殊群体遇难最多,孤老、孤儿、孤残人员最多。震后两个月是受灾群众情绪波动最大的艰难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曲山镇党委一方面及时解决受灾群众吃、住、医等难题,设立灾民安置点,保证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协调搭建活动板房、简易房8600多间,安置受灾群众5889户16891人;搭建帐篷学校两所,帮助180名学生复课;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抢收小麦、油菜50万斤,抢种黄豆、玉米3000余亩。另一方面,积极做好群众的心理抚慰、思想疏导工作。震后两个多月,全镇2.1万余名受灾群众先后在4个临时安置点得到妥善安置,平稳渡过了灾后矛盾多发期,没有发生一起大规模上访事件。

  在因灾失地农民安置矛盾和问题最集中的阶段,镇党委按照省委省政府“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原则,带领受灾群众克服重重困难,积极返乡返家重建家园。确定了“砖板结构”、“穿斗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的重建模式和由农户自主选择统规自建或统规联建的修建方式。及时协调解决大规模建设施工队缺乏,建筑材料供应紧张和灾后道路不通等具体困难,用短短一年时间,新建了7个集中安置点,1969套新房和244套分散安置房,使全镇16个村,2316户7125人因灾失地农民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全镇受灾群众全部住进了更加坚固的新房子,有了更加美丽的新家园。在集镇建设工作中,镇党委立足实际,创造性提出“一镇两点”的重建模式,分别建设任家坪集镇和邓家集镇,三年来新建城镇面积达到1.59平方公里。

  在产业发展中,紧紧抓住“地震遗址”品牌,将旅游业作为全镇的支柱产业,坚持“以重建促旅游,以旅游带发展”,充分发掘禹羌文化,突出区域特色,打造灾后重建示范集镇、民族风情旅游集镇,让受灾群众“安得稳、富得了”,既实现“原地起立”,也实现“发展起跳”。2009年新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曲山镇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震后开始的以旅游和观光农业为主的新产业,使群众人均收入比震前增加1053元,过上了比震前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镇党委2008年获绵阳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获绵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镇党委书记胡覃2009年被四川省委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本文发表于2011年)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