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

主要事迹

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党委先进事迹

  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下辖11个村委会,13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2532人。镇党委下设12个党总支,3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302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848名,占65%;妇女党员309名,占23.7%。近年来,石鼓镇党委以“弘扬长征精神、建设和谐石鼓”为主题,强基固本抓党建,服务群众促和谐,增强活力谋发展,筑牢堡垒争优秀,带领各族群众继续谱写改革发展新篇章。

  弘扬长征精神,为民服务

  弘扬长征精神,凝聚发展动力。1936年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在石鼓抢滩渡江,谱写了战略转移的军事传奇。石鼓镇党委坚持“三走进”,把弘扬“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的长征精神贯穿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让红色文化成为建设美丽和谐江湾古镇的动力源泉。一是长征精神进机关,无私奉献为人民。在镇机关和各站所开展“唱红军歌曲、读红色经典、讲长征故事、传红色箴言、游红色基地”系列活动,让党员干部再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服务宗旨更加牢固,争创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进一步好转。二是长征精神进课堂,培养造就新一代。把长征精神教育与思想品德、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相结合,广泛开展“唱响红歌进校园、重走红军长征路、参观红色景点、观看红色影片”系列活动,让学生读懂红军长征过石鼓的革命历史,增进对党的敬仰之心、热爱之情,从小培养和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三是长征精神进村组,社会和谐建新村。在农村开展“送红色电影下乡、建红色文艺宣传队、办红色远程课堂”系列活动,并在国庆节期间开展“迎国庆、颂祖国、唱红歌”主题歌唱比赛。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党员群众带头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消除赌博、打架斗殴和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进一步巩固了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弘扬长征精神,服务人民群众。为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办事难的问题,在全县率先建立了农民服务中心,成立流动服务站,组建服务群众党员队伍,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程化”、“零距离”服务。一是健全服务体系。在农民服务中心设置民政、计生、司法、科协、城建规划等十个涉农服务窗口,在拉巴支、仁义、红岩、格子等四个村委会设立流动服务站,选派思想好、业务精的业务能手进行窗口服务和入村服务。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在农民服务中心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体化办公、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五个一”运行机制,建立领导带班制、首问首办、限时办结、行政纠错、工作台账和办结情况通报等制度。实行岗位公示、身份公示、职责公示、流程公示、政策公示、收费公示、服务承诺公示的“七公示”制度,让群众一看就懂。三是优化服务质量。在服务态度上做到“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句问候”;在服务时间上,实行无双休、无节假日、无歇业的“三个无”全天候值班制度,并以流动服务站为载体,定期到各村主动“上门”服务。同时建立农情信息专栏,定期公布农村劳务和就业、产业致富、农村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农副产品价格、市场供求动态等信息。四是搭建诉求平台。设立法律援助咨询点,建立干部接待日等制度,热情接待来信来访,让群众与干部面对面交谈、及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农民服务中心的建立,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还方便了群众办事,成为基层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党委政府改善民生、了解村情民意的“直通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转变机关作风、锻炼基层干部的“主课堂”。

  弘扬长征精神,促进和谐发展。石鼓镇山区多坝区少,山区与坝区发展不平衡。为统筹山区与坝区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石鼓,镇党委坚持“改善基础设施同一步伐,发展农业产业同一水平、解决民生同一标准”的“三个同一”,大力推进贫困山区发展。一是加大山区扶贫开发力度。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向山区倾斜,每年力争投入三百万至五百万元资金,先后实施了格子后山、鲁瓦宛乐和金库、仁和核桃坪和拉卡业、大新达古整村推进项目,继续实施贫困地区社会发展(SPPA)项目等,全面推进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与坝区的发展差距。二是大力发展山区优势产业。在山区大力发展以白芸豆为主的农产业,以核桃、雪桃为主的林果业,以秦艽为主的药材种植业,完成中药材种植450亩;培植食用菌1.7公顷。巩固提升养猪业,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三是逐步完善山区基础设施。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烟水烟路等建设项目,近两年来,全镇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169.9万元,完成公路村道建设、加固改造120户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不断丰富山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挖掘和弘扬普米族、傈僳族本土民族文化,加大传承和保护力度;在文化部“土风计划”民族文化传承模式的引导下,启动石支普米族文化传习小组,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展演、传承普及等活动,有效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石鼓镇普米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已列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程”之一。

  筑牢基层堡垒,创先争优

  一是强基固本抓党建,在“创”字上下功夫。镇党委认真实施了以“建立一个干部学习书库,建立一套机关学习制度,坚持每周集中学习一小时,坚持每天写一篇工作日志、民情日志,坚持每月读一本好书,坚持每半年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一次”为内容的“两建四坚持”工程,全面推行了“工作汇报+集体讨论+领导点评+文件学习”的每月学习制度,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核心工作抓实抓细,把严格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以班子的模范来带动和影响职工,创建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全面推行“一训二考三访四征”的农村党员发展办法。二是找准载体显特色,在“先”字上定好位。镇党委在目标、要求、行动上始终坚持“先”字当头,扎扎实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委以“三个同一”协调发展、打造“三色产业”为目标,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以“五好五带头”为目标,努力在推进发展、服务群众、构建和谐中体现先进性,在建设美丽和谐江湾古镇中体现先进性,在争创“省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中体现先进性。在农村党组织中,明确提出了“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参与一项公益事业、联系一户困难家庭、培养一名进步青年、献上一计发展良策、带动一方村风民风”为内容的“七个一”党员争先要求。建立坝区党组织与山区党组织结对帮扶机制,开展坝区党组织帮扶山区党组织以及党员间的结对帮扶活动,老烟区党员帮带新烟区烟农,传授种烟经验、传授烘烤技术。三是展示石鼓新形象,在“争”字上强措施。镇党委采取公开承诺、授旗评星、领导点评等措施,不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全镇党组织、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岗位及行业特点,以正在干的事情为中心,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承诺目标和内容,切实提高公开承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建设和谐新石鼓,在“优”字上求实效。镇党委坚持把创先争优的落脚点体现在引领群众致富、改善民计民生上。注重培育“党员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并充分发挥他们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作用。组建了山区支教队、医疗服务队、治保调解队、林区党员护林队、古镇环卫队、党建文艺宣传队六支队伍,力争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和群众满意工程。

  发展“三色产业”,带民致富

  为加快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石鼓镇党委结合实际,着力打造“三色产业”,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紧紧围绕“万里长江第一湾”、“红色旅游”、“千年古镇”三大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投资400万元,实施了“十个一”红军长征纪念馆建设项目;投资530万元,实施了石鼓红军渡口景区红色旅游一期工程。目前正在实施总投资850万元的以 “三线入地”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红色旅游二期工程。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290万元。二是发展金色烤烟产业。以“努力把烤烟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完成投资718.9万元的烟水配套工程,着力建设金沙江河谷区域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做精做强烤烟产业。三是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树立全镇群众“少砍一担柴,多种一棵树”的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天然林保护,与林区农户签订《生态管护协议》193份,实施“一池三改”农村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严格规范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进以中药材、雪桃、核桃、花椒为主体的优势生态农产业发展。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118万,比2005年增长4577万,年均增长16.52%;农民人均收入3301元,比2005年增长1663元,年均增长20.3%。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