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昌平区信访办公室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主要事迹

  北京市昌平区信访办公室党支部先进事迹

  北京市昌平区信访办公室党支部隶属于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直属机关工委,共有党员22名。

  抓契机  全面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

  一是微笑服务,塑一流精神面貌。来访接待是信访办窗口中的窗口,面对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接待员要认真地听、认真地记、不厌其烦地详细解答,一天下来常常是口干舌燥、腰酸背痛,这些苦他们都能忍受,最让他们头疼的是个别上访群众,由于政策不清、理解有误,不但不听解释和劝阻,还大吵大闹,甚至恶语相加。昌平区在信访系统中倡导微笑服务,把微笑作为一种必备的职业素养,坚持做到对上访群众迎进门问候“您好”、接谈时“您请坐”、送出门“您走好”,从感情上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信访办一个原本内向的年轻人说:“当我开始坚持对同事对来访群众微笑时,起初大家非常迷惑、惊异,后来就是欣喜、赞许,两个月来,我得到的快乐比过去一年还要多。现在,我已经养成了微笑的习惯。”

  二是提高素质,做一流服务保障。开展了“快乐信访、和谐信访”活动,通过心理素质培训、健康讲座、建立读书日和每天半小时健身活动等,引导大家培养愉悦快乐的心态,锻炼健康的身体,有效缓解了信访干部的工作压力,使信访干部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注重能力建设,加强信访干部的业务学习培训,采取“请进来讲、送出去学、深下去研、岗位上练”的方法,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每月召开一次信访办主任例会,以会代训;创办交流业务的平台《昌平信访》刊物,邀请专家进行公文写作辅导等。同时,鼓励干部积极参加学历、学位教育。使大家基本达到了“提笔能写、张口就说、有事能干、忙而能思”的目标,成为专业型、复合型能人,显著提升了调处化解矛盾的能力,先后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抓服务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昌平区信访办牢记“首都信访无小事”,把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宣传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平台。转变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深入基层,走乡串户,为群众送访上门,既当调解员又当宣传员,积极协调,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解疑释惑、宣传政策,让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曾经作为全国先进典型并受到毛主席亲自接见的“九兰”组的两位大妈,因为职工身份、养老待遇问题上访了近30年,由于没有政策支持,解决起来十分困难,信访办的工作人员想尽了办法,争取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最终为她们办理了城市人员生活低保和医疗保险,彻底解决了两位古稀老人的后顾之忧。在一次修路搬迁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其中32户村民无法搬迁,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引发群体上访。信访办反复上联下调,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向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建议,最终使32户全部搬进了新房。一位老大妈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件事不大,但它体现了党和政府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了,体现了为民执政的理念。”

  抓机制  完善信访工作体系

  一是实施“一单式”工作法,逐级规范职责任务。“一单式”工作法要求信访人逐级信访,同时也要求每级承办单位和个人都要在诉求单上出具答复意见并盖章、签名。一方面规范了群众的信访行为,使其逐级有序上访反映问题,减少了越级重复上访,规范了信访秩序,另一方面也有效规范了职能部门的工作,强化了干部履职意识,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完善政府职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使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得到了真正落实。“一单式”工作法实施以来,化解了天通苑工地民工讨薪、北企集团马池口村上访等过激上访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了村、社区一级,实现了信访工作“四四二”的正金字塔架构。

  二是健全“5+2”工作机制,促进矛盾化解。具体来讲,“5”是指接访、下访、约访、专访、回访,就是各单位接访、信访部门下访、区领导定期约访、重点问题专访、跟踪督查回访。这种机制充分发挥了信访工作作为“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工作”的职责作用,使大量重点矛盾及时妥善解决。“2”是指“恳谈室”和“法援工作站”。恳谈室里,村干部和“三老一少”密切协同,在化解邻里纠纷矛盾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当前,“恳谈室”已经成为昌平区协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重要平台,成功将大量的初始矛盾纠纷吸附在村级解决。针对涉及法律咨询和代理的问题,将其分流到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由专业律师为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代书服务,指导其依法维权,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给予法律援助。

  辛勤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11年,到区初信初访化解率均为100%;全区信访总量逐年下降,2011年下降幅度达26.9%。

  北京市昌平区信访办公室党支部,2011年被北京市昌平区委直属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