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泸溪县浦市镇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主要事迹

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党委先进事迹

  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总面积238.68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4个社区,158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2148人,党委下设42个党支部,有党员1738名。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镇党委以创建“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在建设“工业强镇、产业大镇、文化名镇”的征程中不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镇党委先后获得湖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湘西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湘西州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湘西州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富民强镇,创造区域发展新业绩

  以打造工业强镇、产业大镇、文化名镇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突出中心抓发展。一是发展工业企业,带动区域经济提速。以浦市经济开发区为龙头,成立化工、矿产、耐火材料、加工等厂矿企业10余家,安置1500多名进城农民就业。镇办企业化肥厂2011年产值逾5000万元,年创利税100万元,被评为“全省乡镇企业化工15强”。 二是推广优势产业,引领群众发家致富。按照“一村一品”模式,大力推广传统产业发展。椪柑种植面积达到18700亩,收入超2000万元;发展烤烟8000亩,产烟16000担,收入3800万元;建立“浦市铁骨猪种猪繁殖基地”以及麻溪口、马王溪养殖片区,养殖规模达到2万头。获农业部“中国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证书”。三是打造历史文化名镇,带动旅游经济繁荣。划定1.6平方公里浦市古镇保护区,对古镇旧址、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景名胜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近来来,到浦市旅游观光人数飞速增长,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2011年,来镇旅游人数突破1万人,实现旅游收入近200万元。

  创新管理,凸显社会和谐新成效

  以推行村务民主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民生建设为促进社会和谐的落脚点,搭建载体抓创新。一是全面推行村务民主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消除不稳定因素。在村务、财务管理中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机制上保障村干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消除群众不信任因素。近年来,全镇没有出现一起针对村干部和村务管理的上访案件,信访总量每年下降比例超过10%。 二是加大对重点人群的服务和管理力度,从体系上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机构。建立浦市镇老龄协会、青年之家、产业协会、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等全新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对流动人口、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民生“七大难”问题。投资1340万元扩建浦市中心医院,新建24个村级卫生室,解决群众“就医难”;投资700多万元建成通村公路20多公里,硬化村间道30万平方米,解决群众“行路难”;投资1050余万元新建6个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群众“饮水难”和“灌溉难”;投资150万元为10个村建沼气池500口,解决群众的“能源难”;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学校18所,解决群众“读书难”;争取资金2000多万元新建1个污水处理厂和1个垃圾处理场,解决群众“环保难”。

  转变作风,服务人民群众零距离

  以坚持便民制度、服务制度和驻村制度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切入点,明确任务抓落实。一是坚持“一扇门对外”的便民制度。整合综治、司法、计生、民政、信访、妇联等部门组建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扇门对外、一站式服务,让群众有地方办事,有对象说理。全镇每年调解矛盾纠纷300多起,办理各类证件600多份,发放救济物资款项30多万元。二是坚持“直接见成效”的服务制度。以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为载体,每名党员干部通过培训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用技术服务群众,用信息发动群众,用典型带动群众,让群众真正见实效、得实惠。目前已开办培训班23期,培训党员干部400余人,群众3000余名。三是坚持“进村入户上门”的驻村制度。每个村(社区)安排2—3名干部包村驻点,进村入户上门访贫问苦、记录民情,实现便民服务下移、群众工作就地。2011年,全镇58名干部共记民情日记3650篇,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10人,办实事260件,送钱送物价值16000余元。

  夯实基层,坚固农村发展新基础

  以创新组织设置、选准配强班子、加强党员管理、加大经费投入为夯实基层基础的着力点,把握契机抓提高。一是创新组织设置。在马王溪、新堡等产业大村推行基层党组织设置在产业上的新模式,形成了“村党支部+产业党小组”、“支部+协会”等模式,马王溪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党支部荣获全省“五好党支部”。二是选准配强班子。2011年5月,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120名群众公认、“双带”能力强的干部脱颖而出,进入村党支部班子,村级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活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加强党员管理。把浦市化工总厂、耐火材料厂、氮肥厂等破产改制企业党组织划转到社区,并对流动党员进行排查登记,建立台账,规范管理。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每年安排党建专项办公经费10万元,村级运转经费140余万元,2012年底将实现28个村(社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 

  风劲鼓帆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浦市镇党委正围绕工业强镇、产业大镇、文化名镇的战略定位向三湘名镇、国家重镇的更高目标阔步前进。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