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庆安县勤劳镇曙光村党总支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主要事迹

  黑龙江省庆安县勤劳镇曙光村党总支先进事迹

  黑龙江省庆安县勤劳镇曙光村是一个有70多年历史的朝鲜族聚居村,全村共有328户、1348人,村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党员81名。近年来,曙光村党总支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创新党建载体,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1549元,是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2.7倍;集体经济纯收入实现94万元,集体积累达到890万元。2009年、2010年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绥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抓班子、带队伍

  村党总支始终注重抓好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曙光村“十大创新工程”,即全力创建全国先进党组织示范工程、村党组织书记致富示范工程、党员经纪人示范工程、党群合作社示范工程、党员科技示范工程、荣誉村长示范工程、党员“双带”示范工程、农特产品加工示范工程、农村社区党建示范工程和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示范工程。目前,全村共有6人(项)成为全县“百面鲜红旗帜”表彰对象。在党员中开展了党员服务区、“党支部+合作经济组织”、争当“六大员”、争创“双带”型党员,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党建载体活动,组建党员服务区15个,培养“双带”型党员69人,党员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5个,辐射带动农户126户,累计助农增收400多万元。大力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技能,使每名党员干部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全面提升了村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坚持经常对农民进行文明意识教育,普及文明知识,建立了民调会、治保会、红白理事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等村级配套组织。建立党员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成立了老年协会,配备了各种活动设施。组建秧歌队、民族舞蹈队,积极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村党组织始终保持着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心为民的赤诚心,真正成为引领发展、推动和谐的核心,凝聚各方、群众拥戴的中心。

  搭载体、建平台

  村党总支充分发挥骨干党员引带作用,发展致富产业,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以劳务输出为主,农业科技产业、民族特色旅游、农特产品加工为辅的“一主三辅”经济发展思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针对党员分布在各个生产领域的实际,打破原来按居住地划分党组织的习惯,依托产业类别重新划分了种植、养殖、加工、劳务、餐饮服务等7个党支部,真正让党组织覆盖到每名党员、每个生产领域。充分发挥产业链条党组织和党员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全村党员在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大搞跨国劳务输出等方面带头创先争优。以韩国釜山劳务输出基地党支部为依托,利用族缘优势,大搞跨国劳务输出,全村有组织输出564人,年实现劳务创收4000多万元。以种植业园区党支部为依托,大力实施党员科技示范工程,组织发动党员科技骨干带头推广水稻“两段式”育秧、钵育抛秧摆栽、水稻三超栽培、机插深施肥、节水控灌等农业新技术。结合组建农机合作社,大力进行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有益尝试,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和科技的贡献率,全面提高了现代农业生产水平。以农产品加工园区党支部为依托,发动村干部、党员带头领办创办农特产品加工项目,带头发展民族食品加工小作坊,具有朝鲜民族特色的打糕、米酒、风味泡菜、冷面等小加工企业发展到23个,年创收150多万元。

  强基础、重民生

  村党总支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积极服务村屯群众。新建1200平方米农村社区1处,按照“六站”、“十个一”标准进行完善,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为群众代理代办低保、救济、五保供养、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使农民群众尽享近距离优质公共服务。针对全村700多名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较多的实际,村党组织建立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责任制,及时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积极投入基础建设,新修水泥路7公里,硬质路边沟14公里,安装路灯80盏,栽植各类绿化树木500多棵,全面实行绿化、美化、香化。建立农民集中居住区,多方筹措资金6700多万元,新建四栋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农民住宅楼,全村190户村民喜迁新居。同时,配套建设占地2万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广场,打造农民群众宜居新家园。坚持放大民族优势,打民族牌,走旅游路,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新建了民族特色餐饮一条街、农产品采摘园、民族特色长廊,吸引了省内外各地的游客光临,初步形成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民族光、赏民族情”的特色生态民俗旅游产业。2011年被授予国家级AA级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创收500多万元。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