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红原县江茸乡茸日玛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主要事迹

四川省红原县江茸乡茸日玛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四川省红原县江茸乡茸日玛村距离县城72公里,共有154户738人。茸日玛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6人,入党积极分子8人,村级后备干部5人。该村党支部带领群众,一步一个脚印,把一个经济落后、文化落后、交通落后的省级贫困村,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先进村。

  好机制建强好班子

  茸日玛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事关全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为努力改善村级党组织发挥带头作用不明显的现状,村党支部借鉴各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先进做法,着力在健全完善村“两委”议事决策机制,提高村“两委”干部办事水平上下功夫,形成了一套符合村级组织自身建设的“四个二”工作机制,即:抓班子职能建设,采用“两制”工作法,人员分工制和任务人头制;抓班子队伍建设采用“两教育”工作法,党性教育和素质教育;抓工作作风建设,采用“两进”工作法,进户访民意和进户解民忧;抓带头作用发挥,采用“两示范”工作法,支部与专合组织引领示范和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经过整顿建设,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凝聚力、战斗力有效提升,选好配强了一支敢负责、能带头的党员干部队伍,村级组织建设有了明显成效。

  好做法走出好路子

  茸日玛村海拔3600余米,地处偏远,草场阴山多、阳山少,草质不高,曾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人均纯收入远处于全县平均水平之下。村党支部召集党员、村民代表,认真分析影响群众增收的不利因素,研究商议致富路子。针对茸日玛村草场可利用面积小、等级低、牦牛品种退化等问题,确定了“调整结构、改良畜种、党员带头、依靠科技”的发展思路。抓住“希望之光”家庭牧场优化模式示范项目建设契机,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带头调整畜群、畜种结构,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场、暖棚、饲草饲料库、联户牧场等畜牧业生产设施,大力改善牲畜 “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增强科技养畜能力,实行划区轮牧制度,整合调整出661亩草场参加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试点建设,支持、鼓励牧户快速掌握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全村154户牧户先后转变了养殖观念,踏上了依靠科技养畜的路子。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牧户”的经营模式,动员牧户以草场和绵羊折价入股,筹集到发展资本600余万元,于2010年成立了茸日玛村藏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到2011年底,合作社养殖规模迅速壮大,绵羊由300余只增长到1600余只,实现经济收益超过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512元。村支部坚持将收益用在群众最急需的地方,在组织群众兑现效益分红和把大部分利润继续投入再生产后,都要拿出部分资金,重点对特殊困难群众进行救济,对本村在外读书的学生进行资助,保证让群众都能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惠民成果。

  好队伍创造好环境

  村支部班子坚持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党的富民惠民成果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确保在重大政治事件、政治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注重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实施后,党支部一班人主动介入、提前着手,帮助修建户联系施工队、预算建筑成本、商谈建筑价格、签定建筑合同、购买建筑材料、监督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等。全村无一起工程建筑纠纷发生,125户定居房顺利完工,牧民群众欣然搬进定居房。注重发挥民兵队伍作用,组织30余名党员、青年成立群防群治民兵应急巡逻队,每月骑马在辖区内或边界上,巡逻一两次,每次四至五天。十余年来,共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和制止偷牛盗马案件10余起,帮助本村和周边乡村牧户追回牲畜近200头,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100余万元,为维护一方治安作出了积极贡献。经常深入该辖区内的达格则寺院,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确保了寺院稳定,特别是维稳敏感时段,村支部班子人员都要第一时间做好僧尼群众思想工作,引导群众珍惜大好形势和幸福生活,确保了不出任何“乱子”。

  2011年,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 2012年3月23日,四川省委统战部发电,要求阿坝、甘孜、凉山州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和14市赴藏区群众工作组学习“藏区群众工作信息(第60期)村支书门理的群众经”。 2012年4月12日,《四川日报》头版头条刊载“茸日玛村的涅槃路——一个藏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谋发展创和谐的实践样本”;2012年4月11日、15日,四川卫视专题播放“四川藏区基层村支书门理 17年全心全意保一方和谐稳定”和“四川藏区基层村支书门理大胆探索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