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主要事迹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党支部先进事迹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有员工123人,党支部有正式党员19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党支部紧紧围绕科室中心工作,组织引导党员、全体职工努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在日常服务中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创建一流服务窗口,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抓学科建设,创建一流品牌

  支部把党的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申请国家和政府经费,努力打造一流的创新技术平台,对内加强学科自主人才培养,锤炼学科创新队伍,对外放眼世界,广纳良才,学科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目前,神经内科在职医护人员 123人,高级职称18人,博士6人,硕士20人。其中,留学归国人员1名,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作为内蒙古医学院、包头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骨干,科内学科带头人多次走向国际主持专题会议,为学科赢得了国际影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支部找准发展着力点,结合科室实际,不断扩展学科应用基础研究基地。目前,科室设有床位186张,设有重症监护室(NICU)、会诊中心、康复治疗室、电生理室、神经介入室等特色专科,配备各种现代化专业诊治仪器设备,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神经内科。

  抓窗口建设,树立一流形象

  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大力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推进服务窗口建设。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将重症室(NICU)作为形象窗口,把“让每一位患者放心满意”作为科室的永久服务承诺,细化重症监护工作标准流程,确保监护工作细致入微,让患者安全,让家属放心。

  以患者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标准,努力实现“三好一满意”。为给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以党员为骨干,成立 “降低病人亮红灯的次数”、“感染控制”、“褥疮防治”、“医疗器械管理”等专题服务小组,建立“医患护患连心桥”,在全院率先开展“温馨接诊流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党员的带动下,全体医护人员努力专研业务,不断提升医疗技能、提高服务质量。目前,科内护理人员独立完成深静脉穿刺40余例,协助医生完成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20余例。

  抓文化建设,激发员工动力

  党支部把廉洁行医、不收受患者“红包”作为重要承诺,向广大患者公示,引导党员坚决践行承诺,自觉接受患者监督,共同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党员带头先后拒收患者“红包”20余次,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带头开展志愿服务,多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和大型义诊活动,组织“博爱一日捐”及向青海玉树灾区、甘南舟曲等地震泥石流灾区的捐款活动,捐款近5万元。组织党员医护人员走进儿童福利院,为孩子们送去温暖,缓解他们的病痛,用无私的爱心温暖社会特殊群体。党员医护人员佩戴党徽上岗,在走廊悬挂医疗成就图片,树立党员医护人员无私奉献形象,激励全体医护人员创先争优。开展“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我为患者做什么?”“心手相牵、快乐成长”等文化活动,组织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自愿者服务等活动,大力提高科室的团队协作精神,密切了医护关系,党群干群关系。

  抓为民服务,真诚感动患者

  党支部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号召党员医护人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扬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一心一意救治患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活动中,科室内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共产党员康复治疗师孟云清不辞辛苦,多次为患者上门服务,对患者进行缺陷补偿训练,以及身心、智能、品格、修养等方面训练,培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发挥了表率作用。一名北京的患者曾跟随进京进修的孟云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做康复治疗,痊愈后,感激地称赞孟云清,“业精情浓,医界楷模,健康所系,千里追随”。

  一位蒙古国老人在内蒙古旅游期间突发急症入院治疗。在科内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老人转危为安。因老人身边没有亲人朋友,且语言不通,科内的党员护士便带头为老人服务,多费点时间仔细揣摩老人的心思,多花点心思细心照顾饮食起居,老人康复出院时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握着护士的手久久不愿离去。

  共产党员青年护士席娜在一次出差乘坐火车途中,列车广播中传来求救信号,“一位老人高烧,请有医护经验的旅客速来协助诊治。”席娜听到后迅速前往老人身边,经过仔细询问、观察,判断老人得了重感冒。她立即让列车长找来酒精,为老人进行擦浴,并把随身携带的感冒药给老人服下。第二天早上老人身体好转后,家属几经周折找到她表示感谢,她只是浅浅地一笑:“这是我应该做的。”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们用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工作热情,诠释着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真谛,赢得了患者满意、群众放心。两年多来,医护人员获得锦旗80多面,书面表扬信50余份。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