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镇箐上村紫溪彝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主要事迹

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镇箐上村紫溪彝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紫溪镇箐上村紫溪彝村系1994年国家重点工程——西静河水库建设时的移民村。全村居住着彝、汉、苗、回四个民族,现有人口82户、349人,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92%。村党支部属农村基层党组织,设书记1名,委员3名,下设党小组2个,共有党员18名,其中女党员4名,少数民族党员17名。近年来,紫溪彝村党支部围绕党建强村、文化育村、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坚持科学谋划、注重思想培育、促农增收致富,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巾帼示范村”和州级“文明村”,2011年分别被楚雄州、市委命名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

  坚持科学谋划,绘就发展之景

  为了实现“搬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移民目标,村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移民新村走和谐发展之路。围绕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村党支部乘势而上,组织干部群众找差距、定规划、谋发展、抓落实,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经济的理念,把“民族文化旅游名村”作为建设方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民族特色优势,着力提升彝族刺绣、乡村旅游、彝族歌舞表演、优质林果四大产业,努力实现“民族文化浓郁、经济发展快速、移民和谐富裕”的奋斗目标。

  注重思想培育,筑牢发展之基

  村党支部始终注意对党员和村民的思想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和村民感怀党恩、科学发展,提高了党员和村民的综合素质,打牢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制定《紫溪彝村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彝、汉双语宣传“五好五带头”目标要求,组织村民开展“八感念八增强”感恩教育和搬迁前后生活对比畅谈等活动,使创先争优暨感恩教育活动深入到每一位党员和村民心中,进一步加强了党在党员和人民群众心中的号召力与凝聚力。开展党员“100%参与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争当文明新风标兵;100%参与村集体财务管理和保护,爱护公物,增强集体意识,争当民主管理标兵;100%带头遵纪守法,敢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增强法制观念,争当遵纪守法标兵;100%带头应用科技,带头发家致富,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争当勤劳致富标兵;100%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邻里团结,知恩图报,争当团结和睦标兵”的“五个百分之百”活动,成立彝族文化传承小组,开办16期青少年彝族文化培训班,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带动了优良村风、淳朴民风的形成。目前,全村共创评“十星级”文明户5户,“八星级”以上文明户34户。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场所一室多用功能,组织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训和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思想素质和致富能力,使党员成为了带头致富的榜样和示范。年轻党员李崇秀带头养殖黑山羊,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发展黑山羊养殖户15户,养殖黑山羊500多只,户均增收5000多元。2010年抗旱救灾期间,村党支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党员人人心中有目标、个个肩上有任务,带领群众吃住在工地,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施工条件艰苦的重重困难,投入63万元资金从9000米外引来清清山泉,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的“老大难”问题,兑现了服务群众的郑重承诺,出水口建起了感恩教育基地,已成为村民进行知恩、感恩、报恩教育的好阵地。

  促农增收致富,抓牢发展之要

  基层群众看党建,主要看发展。村党支部深入了解村情民意,选好特色产业促农增收。成立彝族歌舞表演队,受邀参加楚雄州、楚雄市及南华、牟定、禄丰等多个县举办的表演,在充分传承弘扬彝族歌舞文化的同时,增加了群众收入。2011年,彝族歌舞表演队实现收入10万余元,队员年人均收入达到5000多元。结合紫溪彝村距离市区较近、厂矿较多、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组织全村发展打工经济,实现月人均打工收入达1500元。按照“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工作要求,推动村妇女组织组建彝族刺绣协会,发展会员50名。通过组织彝村刺绣能手到彝人古镇州、市妇联彝绣展销部观摩,组织开展刺绣协会会员和妇女刺绣能手交流、彝族绣品展示等活动,依托村里的“农家乐”、紫溪山风景区展销部和州妇联彝绣展销部等代售绣品,传承彝绣文化,实现彝族刺绣年均收入15000元。紫溪彝村通过抓产业、强带动、促发展,人均纯收入从1994年的540元提高到2011年的5115元,与1994年移民搬迁前相比,人均纯收入提高近10倍。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