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聂开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年)

主要事迹

聂开同志先进事迹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狮山镇西和村,总会听到大家不约而同的谈起一个人,“聂开上任十多年来,西和村的变化太大了!”多年来,在聂开的带领下,西和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搞养殖、做生意、开餐馆、闯市场……村民一天天富裕起来,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维护团结促和谐

  西和村有17个村民小组,1100户4654人,其中回族人口占了全县回民总数的一半以上。2000年,37岁的回族青年聂开被群众推选为“村改委”之后的第一任西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看着周边的村子盖起了一座座小洋楼,而本村的群众却还在窝里斗,聂开意识到,民族团结问题搞不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没有希望,带领群众致富只会是一句空话。于是,他把搞好民族团结作为上任后第一件大事来抓。一是开展教育聚人心。村党总支定期不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民族宗教政策,要求党员带头宣传民族政策,带头做好所在村组的民族团结工作。聂开还专门组建民族团结党员宣讲队,带领村里13名回族党员,奔波于各个回民家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引导教育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不懈的教育引导,群众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民族之间的误解逐步消失了,全村群众都把心思放在了发展致富上。二是解决问题化矛盾。聂开深知,造成民族之间的矛盾,固然有民风民俗不同的原因,但根本上是群众利益问题引起的。只有解决了引发民族矛盾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为此,聂开组织成立了由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的协调组,深入农户家中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拟定解决方案由村民大会表决,彻底化解了长期以来引发矛盾的山林土地纠纷问题。村党总支顺势而谋,成立了西和村村民事务调解委员会,制定了矛盾纠纷调处制度,形成了解决村内矛盾纠纷长效机制。三是互帮互助一家亲。经过坚持不懈开展教育,解决影响团结的利益问题,慢慢的,群众思想发生了变化,邻里之间吵架争斗少了,关心帮助多了。2006年,汉族学生张建琼考上昆明医学院,但因为家庭困难准备辍学,聂开带头发动回族同胞捐款6000多元,不仅圆了张建琼的大学梦,更进一步增进了回汉同胞的关系,并由此成立了西和村小学奖学金基金会,使帮扶困难学生成为常态机制。现在,村里回汉两族群众相互依存、相互尊重、亲如一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管汉族还是回族,只要哪家遇到大小难事,不用组织,村民都主动上门帮助解决。农忙时节,汉族群众会主动上门无偿帮助劳力不足的回族同胞犁田耙地,婚丧嫁娶,回族群众主动帮助操办。回民开斋节等重大节日或办红白喜事时,家家都主动邀请汉族同胞做客,汉族村民也积极参与。村民生病住院,回、汉同胞都会相互看望,经济困难时还互相捐钱,帮助渡过难关,全村亲如一家、其乐融融。2008年,西和村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村”荣誉称号,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创新党建添活力

  通过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聂开总结出,要带领群众致富,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是关键,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好党建工作更是首要职责。一是“活力工程”壮队伍。党员年龄老化是困扰西和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问题,60岁以上老党员占了全村党员总数的一半,党员在群众中很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针对这一情况,聂开狠抓“三培养”,鼓励思想进步的村组干部、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和优秀青年积极入党,大力培养率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2010年,全村发展党员22名,56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全村党员人数达到了106人,党员队伍逐步年轻化。二是“强基工程”树旗帜。2007年,西和村争取资金50多万元,新建400多平米的村级活动场所,开通了远程教育系统,配齐各种设施,定期开展各种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房子盖起来,红旗飘起来,活动搞起来”,改变了过去村委会“铁将军把门”、“有场所无活动”的局面。篮球场上人头攒动,电教室中专心听讲,农家书屋里认真阅读,村委会的人气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提高了,村党总支逐渐成为全村人心中的一面旗帜。三是“引领工程”作示范。“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给群众看”。西和村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党员管理制度,党员带头学习科技、运用技术、创业致富,涌现出了一批党员致富能手。注重发挥老党员作用,建立了老党员联系培养教育新党员制度,成立民族老年文艺队和老年协会,发挥老党员在调解民间纠纷、维护农村稳定中的作用。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村党总支要求每名党员每年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年初承诺、年中落实、年底检查,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201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严峻旱情,村党总支及时组建了五支党员抗旱服务队,采取党总支书记包村、党支部书记包组、普通党员包户的方式,开展义务送水、护林防火、备耕助耕等抗旱保民生服务,实现了大灾之年农民增收。

  发展特色创新貌

  有了团结和谐的基础,有了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动,大家建设家乡的期盼和热情也空前高涨,聂开带领各族群众共谋发展。一是齐心铺筑致富路。要致富,先修路。2004年,村党支部筹资60多万元,聂开自己垫付了15万元工程款,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修建了西和到县城1.5公里水泥路,安装了路灯。2007年,又投资90万元把5米的水泥路扩宽到10米,栽上了景观树,设置绿化带,现在,宽阔的马路连通了县城和西和,便利的交通让村民们走出去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投资商接踵而来。二是特色产业促发展。西和村立足资源优势,努力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2008年,西和村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两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创办特色清真烧烤城,建起具有民族特色风格的迎宾门,兴建农贸市场,既方便了回族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西和观光旅游。群众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每年也增加了4万多元。三是多种经营奔小康。在村党总支和党员的带动下,村里的群众也纷纷行动起来,根据自身特点,思谋起适合自己的致富路,200多户群众在外经商,10多户群众办起来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搞种养殖的农户也逐渐壮大了规模,种植的茶树菇、大球盖菇等卖到了省城,还有的买来了大货车跑运输。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固定资产上百万元的就有80多户,存款上10万元的有360多户,近100户群众购买了私家轿车,此外还有50多辆大型汽车、80多辆拖拉机和70多辆农用运输车。便利的机耕道直接通向田间地头,全村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大部分群众家里装上了固定电话,手里拿着手机,用起了沼气节能灶和太阳能热水器。一个民族团结、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民风纯朴的新西和以其独特的风韵和魅力展示在人们面前。2011年,聂开打算实施50户伊斯兰风格民居改造工程,兴办6个农家乐,扩建2公里的乡村果园观光路,继续推进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同时,要建起一座库容12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实施6个村民小组的扶贫整村推进工程,逐步完成全村道路硬化,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西和老年协会、西和小学奖学基金会、清真寺管委会三个服务平台。西和的群众称聂开是和谐回村的顶梁柱,都说:“跟着聂开干,西和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聂开连续5年被楚雄州委、州政府表彰,2009年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并参与“全省优秀县乡村党组织书记先进事迹报告团”到全省各地宣讲。2010年6月30日,聂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座谈会,并荣幸地受到了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已有Loading人致敬

表彰分类

860010-1604041100